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1993-14 中國古代漆器
此套中國郵票於 1993年10月20日發行,編號1993-14,膠印,一版有50枚,全套四枚,面值 2 元,郵票規格為 40 x 30毫米,齒孔度數12度,設計者是王虎鳴,於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印製。郵票無黃完整。四枚郵票介紹如下:
(4-1) T :【新石器·朱漆木碗】面值20分,發行量10658.75萬枚。圖案選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朱漆木碗。這件漆器 1978 年在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遺址中出土,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漆器,距今已有六七千年,自此開始了中國漆器,實際上也是世界漆器的歷史。木碗呈橢圓形,口徑為 9.2-10.6 釐米,底徑為 7.2-7.6 釐米。碗壁比較厚,口及壁部雖已十分殘破,但朱紅色塗料尚存光澤。現藏浙江省博物館。
(4-2) T :【戰國·彩繪樂舞鴛鴦形盒】面值30分,發行量7570.25萬枚。圖案選用了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件彩繪樂舞鴛鴦形盒。這件漆器是 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。此盒形制非常精巧。整個造型為一隻立雕的鴛鴦。為木質,空腹。長 20.1釐米,寬 12.5 釐米,高 16.5 釐米。器背上有一個帶鈕木蓋,可開蓋注水,首頸與身體榫接,可以轉動。盒身塗黑漆,以朱、金兩色描繪羽紋,盒的腹部左側繪有“鐘磬作樂圖”。此盒製作不晚於西元前 433年,距今已有 2400 多年,是戰國漆器中的代表作,現存湖北省博物館。
(4-3) T :【元·剔紅紫萼圓盤】面值50分,發行量5801.25萬枚。圖案選用了中國元代的一件剔紅紫萼圓盤。圓盤直徑為 27 釐米。此件剔紅圓盤為傳世之作。盤中刻一朵盛開的雙瓣梔子花,旁刻四個含苞欲放的花蕾與穿插自如的枝葉。盤邊雕朱漆捲曲的香草紋。盤底黑漆,有針刻行書“張成造”款。此盤現存故宮博物院。 剔紅屬雕漆工藝。所謂雕漆是指在原漆層的胎型上剔刻花紋的技法。它常以木或金屬為胎,用漆分層塗堆,少則八、九十道,多則二百道。張成為元代雕漆名家,尤以剔紅器最有名。
(4-4) T :【清·菊瓣形朱漆盒】面值100分,發行量4301.75萬枚。圖案選用了中國清代的一件菊瓣形朱漆盒。盒呈菊瓣形,為一件脫胎漆器。口徑 15.3 釐米,高 9 釐米。漆面潤亮,胎骨用絲綢及生漆製成,色澤紅潤如珊瑚,是清代宮廷漆器的代表作。足內髹黑光漆,刀刻填金篆書“乾隆年制”雙行款及禦制五言律詩一首。現由故宮博物院收藏。